警惕!别让“演员思维”杀死高中生的学习力 别让什么重演
你一定看过很多上头的电影,这些作品都是由演员们倾尽心血完成的,但你不知道在你身边有很多高中生也有做演员的天赋,“演员思考”正在一步步的杀死他们的有效「努力」。
01 ?主演思考
你是不是也看到过这样的人:早上图书馆还没开门,就在门口等候,开馆后总是第一个冲进去,找到靠窗的、光线充足的位置坐下,准备埋头苦读,奋力啃书。
可还没进修一小会,就感觉有点疲惫,为了保持足够的精力,于是拿出平板给自己安排几集网剧提提神,可一看就欲罢不能……
等到闭馆被迫离开时,迎着月光,感叹自己的一天都倾尽在「进修」上,来一张自拍,配文“今天也是努力的一天”。
这类孩子,看似只争朝夕,拼命努力,实则荒废时刻,白费力气。别人都在努力进修,而他却独树一帜,身处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,却只顾着和手机谈天说地。
就算付出了再多的时刻,却没有把心思放在进修上,而是专注于自己的“表演”,丧失对环境、自我行为的感知,不会产生几许进修效果的。
02 ?群演思考
主演是演得忘乎因此,完全沉浸在情节中,而群演则是时刻关注周围人的动向,寻求和群体的一致性。
“大家都在教室认真自习,那我也迅速在书包里翻找课本。一切准备就绪,拿起笔,挺直腰,看着书和大家一样了,我要开始进修了。”
不一会,大脑就开始走神,注意力飞到了十万八千里。“××明星又上演了一部新剧”、“学校对面又新开了一家奶茶店,要不要去尝试一下”……没过多久,发现了自己不在情形,然而抬头一看,大家都在进修,于是只能强迫自己再“演”一会。
这种“群演思考”造成的后果,比“主演思考”还要可怕。至少你当主演的时候还是自我感觉良好的,然而当群演的时候,你只是在强迫自己,去做符合集体情形,但有可能是你抗拒的事务。
想走走不了,想学学不了。观察着周围的情形,尽量融入这个环境,企图能获得一点自我安慰,坐着表面一脸沉静,实则内心焦躁不安。
要是问他真的学到了什么吗?可能是对“群演”的认识更加深刻了!只是盲目跟风,虽然做着一样的事务,然而收获却是完全不同的。别人收获的可能是聪明,而他得到的只有焦虑和空虚。
03 ?“天才表演型”思考
?
晚自习永远第一个收拾书包,考试后必说“又没复习”,用刻意营造的松弛感,否定努力带来的价格。
?
“普通”变成为原罪,“努力”被污名化成愚笨,所有人都被迫参与这场“表演”。对刷题党嗤之以鼻,回家后却狂干三套模拟卷;嘲笑错题本太笨,私底下却把试卷上的错题剪得面目全非;声称“从不背单词”,手机锁屏是百词斩打卡日历。
?
为维护“聪明人”面具,不敢暴露自己薄弱环节,从而错失补救良机;害怕试错影响形象,解题永远用保守技巧,为了维持单科神话,故意放弃基础复习。
?
撕开那些“毫不费力”的精细伪装,你会看见所有“成功”人设的背后,都藏着深夜的喘息与白昼的汗渍。毕竟高考阅卷老师只认答题卡上的笔迹,从不在乎你表演给谁看。
真正的努力从不需要观众。只有克服了“演员思考”,才能真正地进入到进修的情形,不为别人而学,不为别人而“演”,才能专注于自己的进修。
?
这段你付出的经过,它只属于你,不要去研究别人怎么做,怎么想,做好自己手头的事,结局才是你向外界的宣判。美好的结局向来是勤奋和坚持结合体,不声张也不埋怨,一步步去成为更好的自己。